2022年3月29日,全球学者库更新了最新的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其中中国有12223人上榜(占比12.223%)较2021年的11642人相比,增加了581人,仍位列全球第二;排名第一为美国,共39285人上榜(占比39.285%),两国占比超过了50%。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18%的比重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但相比2017年,中国仅有4668人,排名位于美国、英国、德国之后位列第四名,说明我们的进步还是很快的。
其中,中国在医学领域有1799人上榜,占中国入选科学家的14.7%。作为核医学界的杰出代表,我校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黄钢教授此次列全球39653位、中国449位(前40%),能位列其中实属不易,说明我国核医学领域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黄钢教授上榜,是我校的光荣,可喜可贺,必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全球科研领域的影响力。
我们祝愿我国的科学家们能更多的走向世界的前列,祝愿我校医学专家们能更多的走向世界的前沿!(科技处、协同科研中心、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简介
上海健康医学院作为一所上海市属本科医学院校于2015年组建成立,学校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应用型、特色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以特色求发展。短短六年多,学校在健康领域的人才培养中行业优势逐步凸显,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前列,知名度稳步提高。上海健康医学院分子影像平台于2016年入选“上海市高校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2017年入选上海市II类高峰高原学科建设,2018年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校企医三位一体——打造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同年入选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20年重点实验室的“医学影像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3月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上海市科委验收;2021年12月重点实验室的博士后项目成功入驻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开启了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自主培养博士后工作的新篇章。
实验室历经两年建设,柔性引进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同时也培养了多名上海市各类领军人才等各层次专家。实验室现有2400余平米实验室场地,拥有包括小动物PET-CT、小动物SPECT-CT、小动物活体光学三维成像系统、MALDI-TOF质谱成像仪等先进的实验设备。
实验室主要从事分子影像学相关研究,着力打造上海领先、全国一流的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专兼职科研人员80余名,94%以上具有博士学位。根据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已形成分子影像与探针组、分子影像与药物机制组、分子生物与影像组,及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四个研究团队,紧紧围绕分子靶标确认、分子探针设计开发、诊疗一体化临床转化等关键技术开展工作。同时,实验室结合学校优势积极响应“健康上海2030”发展要求,另设转化合作团队,聚焦影像设备的研发。实验室建设至今,获得省部级人才项目6项(上海市东方学者3项、晨光学者2项、扬帆计划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其中SCI IF值>10分的有20余篇,IF最高达52.758(《ChemicalReviews》,“ImmunoPET: Concept, Design, and Applications”);获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50余项,总经费超过一亿元,其中有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高原高峰学科重点建设项目等;申请发明专利7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主编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及专著10余本;注重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已成功研制智能机器人与高性能能谱CT的样机,即将进入临床研究。
实验室有着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实验室主任黄钢教授作为首次问鼎国际核医学权威机构的中国核医学专家,担任亚洲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联盟(AOFNMB)主席,组织及参与各类国际学术活动数十场次,不断推动亚洲与世界的合作与提升。其中2019年在上海成功举办的第十三届亚洲大洋洲核医学和生物学联盟大会,与会外宾达300余人,参会人次超过2000余人次,产生了良好的国际影响,有力提升了中国核医学的地位。
目前,实验室的相关专家与国内外各知名高校合作,自主招收硕士、博士及博士后,欢迎有志于分子影像与临床转化、分子探针与机制探索、生物信息与智能影像等方面的人才申请加盟,实现你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