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药学院解伟副教授团队在肿瘤免疫Top期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论文《Frizzled-7-targeting antibody derived bifunctional protein retargets NK cells agains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via MICA-NKG2D axis》。解伟副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我校与上海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王晨越为第一作者,上海健康医学院为第一通讯单位。
乏氧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肿瘤免疫逃逸密切相关,乏氧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增加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TNBCSCs)亚群比例,TNBCSCs表面MICA(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型受体NKG2D的关键配体)的脱落水平相比非干细胞样细胞异常上调,诱导TNBCSCs逃逸NK细胞的免疫监视。Frizzled-7(Fzd7)是Wnt/β-Catenin通路的关键受体之一,在TNBC中显著上调,参与肿瘤发生发展,并调控肿瘤干细胞行为;Fzd7的表达还被证明与免疫相关的过程或细胞marker负相关,是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潜力合作靶点。本研究发现Fzd7在TNBC的乏氧区域和TNBCSCs中明显上调,并与TNBC细胞膜MICA(mMICA)水平和NK细胞肿瘤组织浸润水平显著负相关。
以重建MICA/NKG2D axis介导的肿瘤免疫监视为目标,本文创新性设计了一种基于靶向Fzd7单抗的融合蛋白SHH002-hu1-MICA,在Fzd7人源化抗体SHH002-hu1的C末端通过柔性短肽连接MICA蛋白胞外区,作为一种新型“Engager”有效重定向NK细胞以对抗TNBC,尤其是TNBCSCs。SHH002-hu1-MICA精准靶向Fzd7+ TNBC组织,阻断Wnt/β-Catenin通路,并上调TNBCs mMICA水平;诱导NK细胞的肿瘤组织浸润和脱粒增强NK细胞对乏氧TNBCs和TNBCSCs的杀伤作用,表现出优于母体单抗SHH002-hu1的抗肿瘤效果。SHH002-hu1-MICA的成功设计为TNB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候选分子,丰富了抗体药物的设计思路,并为开发多功能特异性靶向肿瘤标志物的抗体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
解伟副教授致力于基因工程抗体及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晨光计划”、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临床研究专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J IMMUNOTHER CANCER、J EXP CLIN CANC RES、CANCER SCI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该高水平SCI论文的发表是“上海健康医学院-德国拉尔思科联合创新实验室”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药学院扎实推进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学院将进一步以“生物与医药”学位点建设为抓手,聚焦科研方向,提高科研质量;拓展联合培养基地,以“产教融合”模式大力推进创新性应用型生物医药人才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