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作报告

索引号:0107000-2016-0002

发布者:信息公开网发布时间:2016-04-19浏览次数:705

明确办学定位  坚定不移地推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黄 钢

201641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现在我向大会作2016年度学校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一部分  2015年学校工作回顾

20155月,顺应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东风,上海健康医学院及其附属卫生学校诞生。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校师生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工作部署,凝心聚力,建校创业,攻坚克难,融合发展,取得了建校之年的良好开局。

一、抓开局促融合,确保学校工作平稳推进

建校伊始,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如何办好学校”两大核心问题,全校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更新理念、转变观念,全力推动学校由专科向本科的转型升级;建立了24个学校内设机构,组建了13个二级学院(教学部),完成了相关专业的整合、建立了基层党的组织;完成事业单位法人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变更等多项开办事务,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圆满完成2015年招生和新学年开学各项工作。2015年秋季,学校全面超计划完成全日制本科、专科、中专学生招生计划,学生报到率本科100%,专科96.89%。顺利完成了两个批次、三个校区、五个层次新生的报到入学、注册军训和入学教育工作。1.5万余名新老学生在三个校区顺利开学,教学秩序井然;按时保质完成浦东校区南苑一期,保障了教学正常运行;着眼教职工的实际,认真做好通勤班车、学校一卡通等基础服务工作;学校加紧推进附属医院建设各项工作。在多方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起草了《附属医院建设总体方案》、《医学院附属医院校院长书记例会制度》,建立了附属医院评审相关制度,完成附属医院学校评审工作,5所医院均达到学校附属医院评审标准。在此基础上,完成5家附属医院共建协议的签署和附属医院的批复,完成附属市六东院的挂牌,启动了临床医学专业系部的组建工作;成立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全面总结学校“十二五”建设情况,深入研究学校发展目标、办学定位的基础上,经过全校征集修改意见,完成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讨论稿)》。相关部门、二级学院、附属单位编制完成学校专项规划和各二级学院规划(初稿);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建立各项校级制度168个,涵盖学校教学科研、组织人事、财务资产、基建工程、学生管理、合作交流、安全稳定、行政事务、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作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制度《上海健康医学院章程》按计划提交教代会讨论审议。

二、整合办学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在开展了大量调研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健康医学院校区功能规划》,对学校空间布局进行了总体规划。在巩固与加强临床医学、护理、生物医药、医学技术类的传统优势专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开设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与健康中国2020战略相适应的专业学科。目前已发展为具有本科、高职、中职3个层次41专业的布局结构,其中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专业11个,重点建设专业(方向)达26个,丰富和完善了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明确重点建设临床医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医学技术、医学影像工程及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并且以临床医学学科为主,其他5个学科为支撑,申报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组织进行上海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项目申报,已经确定老年康复、社区健康护理、分子影像学实验室、核磁共振医学应用重点实验室及手术急救医疗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为重点突破方向。

学校《专业建设规划(2016-2020)》已经基本成型,学科专业整合调整发展的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学校在学院充分调研和专家悉心把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拟关停并转一批不适应形势的高职专业,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实现专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本科教学的若干意见》,加强学校本科教学的建设的制度保障。成立教学委员会及5个工作组,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组建18个本科教学团队。完成7个本科新专业申报,其中4个已经通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审批。加强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定了有关教学管理制度45项。建立了教学工作例会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校、院二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施行分级听课与评价,为教学质量的有效管理和监控提供保障;建设教学服务中心窗口,优化工作环境与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举办了2015年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汇报会,开展2016年学校课程建设项目申报,并组织了课程立项评审工作,与国家医学电子书包合作,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护理学院参加上海市中高职贯通专业教学比武,取得复赛第一名的好成绩。2015,学校作为主编单位公开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7本,其他教材12本。开展教育部或上海市教委立项的专业建设与改革专项项目共计7大类90项。

四、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能力

制定《种子基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科技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等17个科技管理制度。通过政策导向,积极调动二级学院广大教师的科研热情,激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高水平应用研究工作的开展。

全年全校在签约的科研项目、引入资金、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取得专利及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科研工作的指标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学校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启动了创新基金培育项目、校种子基金项目,举办学术沙龙,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落实。

五、坚持立德树人,助力学生成才

在本科生中实施辅导员和班导师双重管理。每班配备一个由本专业教师、校内专家、校外专家、行业劳模、大师级专家组成导师团,导师团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建立“亦师亦友”的平等关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帮助。积极开拓思政教育新阵地,加强学生园区文化建设,开展系列活动;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把易班与学生事务中心工作相结合;成立西藏班管理工作小组,关爱西藏班、青海班等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行为规范活动月评比。形成面上开展创业普及教育、线上组建创业骨干团队、点上取得创业奖项的创业教育模式。通过与企业合作组建创业培训班,开展创业项目落地孵化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有 8支队伍获得上海市级以上创业大赛奖项。截止1231日,2015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55%,签约率为69.68%。学校大力组织开展与学科紧密相关的学生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果: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1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等奖2项;获上海国际护理技能大赛国际组三等奖,获护生组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其他各项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45项,省市级技能竞赛奖项87项。学校体育社团在上海市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武术锦标赛等比赛中获得骄人成绩。学校与国家体育总局小球管理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合作共建“中国板球训练基地”。学校获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奖”。护理学院T130102班喜获第十一届上海市“金爱心集体”荣誉称号。学生1人获得“金爱心学生”提名奖。

六、拓展对外交流,丰富合作内涵

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在“医工结合”、“医养结合”和“医保结合”方面不断探索,积极拓展合作领域,开展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合作。先后与农银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上海斯米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单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开展与台湾禾新医院、安百达公司等50余家企事业单位的拓展合作,与二军大实施战略合作,开展首届护理本科专业40名学生联合培养试点工作。学校巩固国际合作办学成果,拓展国际交流形式,丰富国际合作内涵。学校启动专业的国际认证工作,临床工程技术专业通过了教育部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到期评估。学生海外游学、教师海外访学研修地域更广泛、合作更深入。

七、加强引进力度,优化师资队伍

学校建立校院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人才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学校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激励配套措施,有效推进人才引进工作。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暂行办法》等2项制度,2015年度招聘1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5人。统筹各类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各学院依据学校的总体规划,确定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并制定具体措施。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责任制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把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列为学院党政领导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不同学科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分类指导,在重点培育的同时加大对基础和薄弱学科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制定《骨干教师激励提升计划实施暂行办法》等6项规章制度,依托教委师资队伍建设平台,提升师资队伍内涵质量。认真开展辅导员岗位培训,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荣获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团体一等奖。出台《外聘教学团队管理暂行办法》等2项规章制度,有效利用和共享社会优秀人才资源,提升学校在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梯队建设等方面的质量。现已有1个外聘教学团队,5名交大医学院教授为学校建设提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指导。制定并实施《绩效工资发放过渡办法》、《2015年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绩效工资分配实施试行办法》已经教代会审议通过。通过政策倾斜、重点扶持,强化责任意识和目标意识,激发师资队伍积极性和潜能,推动骨干师资、优秀团队培养,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八、加快基础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加快基础建设步伐,完成和正在继续的各项装饰和修缮工作合计共42项,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开展。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十三五”规划之机,克服多校区、多部门、多口径等困难,加强统筹协调,建设了学校网站、一卡通、多校区虚拟电话、无线网络覆盖等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着手开展智慧校园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加快学校图书馆建设,在积极推进图书馆新馆建设完成之前,在南苑建立临时图书馆,开通数据库,有效满足了广大师生的借阅和查询需求;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认真做好财务对接,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收费许可证、银行账户等信息审批,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后勤保障部门严格食堂管理,确保了三校区食堂安全运行,按照“节约型校园”的要求,全力为广大师生提供强有力保障。

九、维护安全稳定,营造良好环境

认真落实安全稳定工作,党委成立了学校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在各个敏感和重要时期,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员工思想动态,做好不稳定因素排查,加强突发事件应对,确保学校政治稳定;关心好留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特别是精心安排内地中职西藏班学生寒暑假以及国庆、五一长假学习生活,用热心和爱心完成好这项重大教育任务;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健全制度,强化演练,定期检查;做好危化品管理;做好信访工作和群体性矛盾纠纷妥善处置;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做实保密工作。

十、加强学校党建和思想文化建设

学校党委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作为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抓手,制定了学校《党委会议事决策规则》、《党委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实施细则》、《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等制度,健全沟通协调机制 ,完善议事决策机制,提高班子领导力。认真组织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专题培训,抓干部队伍建设,改变作风,提升能力;建立基层党组织,加强党员日常教育,严把党员发展关来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实施办法》、《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检查办法》等相关制度,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的签署,建立专职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及学习制度,切实落实“两个责任”,认真抓好“两个重点”,加强惩防体系和内控机制建设。

学校坚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意识形态主动建设。通过中心组学习、教职工政治学习等平台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加强学习型校园建设;加强宣传阵地管理,办好“一报一网”,做好内外宣传工作;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坚持依法办学、民主办学的理念,积极推动民主管理。召开一届一次“双代会”,组织开展各项教职工活动;成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上海健康医学院委员会筹备组,筹备建立共青团上海健康医学院委员会,加强对共青团组织建设的领导。

各位代表、同志们:2015年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辛勤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2015年,我们忙碌,我们充实,我们为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勤奋工作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而骄傲。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校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第二部分  机遇与挑战

一、学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新要求,为学校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在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中,健康是绕不开的话题。“健康中国”作为国家重要战略之一,党的十八大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等具体要求。学校将积极面向国家健康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挥办学优势,将医学高等教育前移至预防保健工作、下移至卫生资源配置、后移至老年康复医学,逐步完善终身医学教育体系,努力实现育人本位回归、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育管理体制变革,努力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上海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亟需医学技术类人才,为学校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时机。《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指出,“多途径提高医学类高校的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能力。……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调整,提升地方医学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层次与能力,培养全科医师、康复医师以及其他高层次医技、医护人才,加强医教协同,为上海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优质充裕的人力资源保障。”《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更加明确指出,“医药卫生大类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扩大专科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在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康复技术等专业增加中高职贯通培养规模;培养应用技术本科层次的医学技术类人才;加强老年护理等领域的社会培训。”学校以全科医生、院前急救、护理、康复、生物医学工程等医疗卫生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特色,解决各级各类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全科类、护理类和康复类以及医学技术类人才紧缺问题,全面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与上海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医学技术类人才的需求高度契合。

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为学校提供了独特的发展空间。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新定位。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上海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30年)》等职业教育文件相继出台,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将其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亮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步伐,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定位于特色性应用技术型医学院校,与上海市其他开设医学类专业的高校错位发展,针对目前社区全科医生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集中医学院、附属卫校、附属医院优势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构建“中职-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贯通式一体化医学类人才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医学及医学相关人才的梯度培养格局,使上海医疗卫生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构更为合理,以有效满足上海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服务和支撑上海市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上海建成亚洲一流卫生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二、发展瓶颈带来新的挑战

客观、正确地分析学校当前发展形势,我们的办学理念尚不能适应职业高等医学教育办学需求;办学资源尚不能满足医学本科院校基本办学需求;师资队伍尚不能适应应用型医学院校建设要求,无论是专任教师总量,还是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学术水平,都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领军人才,缺乏专业学科梯队中的优秀学科带头人;科研能力远不能满足健康战略和医疗改革的要求;体制机制尚不能适应深化内涵建设的改革要求: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刚刚起步,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校院两级管理纵向分权不够明确,影响和制约了学院活力的充分发挥;人事制度改革有待深化,分类发展理念尚需深化,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尚待建立;借助附属医院、职教联盟、企业集团等探索构建符合医学应用人才培养规律的多层次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需进一步完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创新、转型来推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用科学的发展思路,用先进的理念去引领,用改革的思路去解决现有的相应问题。

第三部分  2016年重点工作

一、着力于通过改革引领,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启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制定适合我校科学发展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和配套制度,分步推进,分类指导,明晰校院两级管理职责、权利、目标,发挥年度目标考核、资源分配的杠杆作用,激发各学院(系部)自主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深入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强化分类管理,盘活人力资源存量”的原则,完成定岗、定编、定职责的“三定”工作,拓宽不同类型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实施《上海健康医学院绩效工资分配办法(试行)》,优化绩效薪酬结构,建立重实效、重贡献、向重点岗位倾斜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的薪资分配体系。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职业化”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持续推进应用型本科专业、中本贯通、中高职贯通、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开发并试行护理专业的贯通及分流标准,开展联合教研,建立多层次的贯通教学、研究、质量保证机制及贯通后的质量评价机制。组建涵盖护理、康复、药学、医疗器械与影像等专业领域的上海医药卫生职教集团联盟,实现学校、行业、企业与政府的有效互动。全面实施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全面实施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改革。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教学比例大于1:2。创新实验实训教学,完成多门本科专业融合或整合课程建设,基本建成现代医学与健康互动实践中心和基础医学互动形态实训中心,建设配套的考评题库和OSCE考评流程,探索建立虚实结合教学评练互动学习体系。关注教师内涵成长,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推进办学资源配置科学化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各类资源,为学校各项改革做好支撑。注重资源的使用效率、使用效益和使用效果,调度和调配好各项资源,发挥资源使用率的最大化。积极在校内创建若干特区,引才聚才,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结构。重点扶植一批中青年骨干,让青年人有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确立本科教育教学激励计划、科研和应用转化激励计划、学生工作激励计划三大工程,盘活学校的人、财、物等整体资源,提升学校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二、着力于实施内涵建设,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进一步优化本专科专业布局,积极开展专业评估,加强7个新建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完成20173个拟申报本科专业的调研、论证和预申报工作,停招5个高职专业(或专业方向)。推行“五轨并行模式”课堂教学改革和网络在线课程建设,构建“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目训练—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体系,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培训班实现创业教育全覆盖。积极申报市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在医用电子仪器专业国际论证(IEET)的基础上探索其他专业的国际论证。启动3-5个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同时力争开始培养相应学科的专业硕士。

制定并试行《上海健康医学院二级学院教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指标》,完成教学质量保障平台建设,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探索建立公共实验实训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保障机制,完善管理措施,建设具有现代职教体系特色的公共实验实训中心。积极探索招生制度改革,启动“1231优质生源工程”,启动建立完整的学校招生体系,努力达成提高生源质量的目标。

围绕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内、外、妇、儿、全科医学学系的教学运行体系及质量保证体系,打造具有应用医学人才培养特色的临床教学体系,构建三—二—一级医疗机构联合体的教学平台,建设2-3家具有较高教学实力、符合全科医学教学水平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成为附属社区医疗中心,加强地方政府—学校—医院—行业部门之间的合作,提升附属医疗机构的综合能力。按照工学结合、产教融合的要求,规范各专业学生校外实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

三、着力于坚持立德树人,持续推进健康校园文化建设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将第一课堂教育与二、三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强化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将线上线下教育有机结合,做好舆情信息监测、研判工作,融思想教育、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一体,提升网络思想教育和易班教育体系的实效性。进一步落实学生班导师制的各项要求。启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建设试点,建立辅导员工作室,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使辅导员培养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学生事务中心建设和生活园区建设,构建有效的联动机制,提升学生自律自管能力。做好征兵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评优评奖和资助育人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重点提升签约率、专业对口率、稳定率等就业质量。

开展以校训、校徽、校歌宣传为主题的健康文化建设,树立师生共同的价值理念。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整体化设计和项目化管理,凭借“健康校园达人”、“健康校园大使”、品牌社团建设、运动会等载体,营造健康校园文化。加强与附属医院等单位的文化互动,打造健康文化品牌。组织开展建校一周年系列活动,加强学校对外宣传工作。

四、着力于创新科研体制机制,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坚持应用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推动科研平台建设,加强与国内外大型企业或知名企业的合作,推动医工/医保等交叉学科的联合研究,形成内联外合创新发展局面。完成分子影像学重点实验室、社区老年健康护理重点实验室和手术急救医疗器械重点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市教委重点科研基地建设。

主动适应新本科院校建设要求,试行并完善已有科研计划项目和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及其经费使用等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学校科研基本目标和绩效目标考核方案,制订科研综合评价方法,积极实施培育国家级项目计划。推进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与实施,通过科学管理、平台服务、团队组建、学术交流等措施,力争2016年度各项科研指标比2015年翻一番,形成应用型高校的浓厚科研氛围,促进学校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

五、着力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完成《上海健康医学院章程》的制订工作,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进程,努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以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梳理建立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启动“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育结合,加强各级各类人才培养。创立引才聚才的长效激励机制,以汇聚和培养高层次实用转化型人才为抓手,构建适合于我校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及特殊人才发展平台。全面整合办学资源,加强预算管理和内控管理。全面启动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加强学校档案信息化和规范化建设。开拓海外交流与合作,搭建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各级各类合作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合作内容,扎实推动项目实施和年度目标落实。基本完成原三校的资产梳理并帐工作,完成设备仪器和新办学校场所食堂、物业的招投标工作。进一步充实、完善管理和发挥现有设备的功能,提高使用率。进一步加强食堂、物业、保健中心等后勤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努力提升其服务水平。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多校区、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校园安全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师生校园安全教育意识教育,逐步完善校园技防基础设施配套。

努力做好南疆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和西藏、青海班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着力提升继续教育学院社会服务能力,打造职后教育无缝衔接的行业终身教育体系。高质量完成学校各项日常审计工作和相关合同签订的审核工作,启动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建立监察部门与审计部门沟通联动机制,推进廉政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召开上海健康医学院校友会、教育发展基金理事会成立大会,完善校友信息库,举办校友返校日等活动。理顺卫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构建相对独立又富有贯通式人才培养特点的中职学生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

六、着力于加强的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住“两学一做”教育契机,抓党风带教风学风,形成优良的校风,增强推动党员干部和广大教工干事业、求创新、促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强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践行“三严三实”,狠抓作风建设不放松。制定并落实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实施办法》等5个有关组织干部制度,认真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干部专题培训班,切实做好干部试用期考核任职工作。启动处级后备干部遴选、培训工作,积极开展干部校外挂职锻炼,完善干部监督考核机制。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以落实两级党建责任制为抓手,重点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成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组织开展党内“两优一先”评选表彰,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系列活动。落实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五会四书三报告”和二级学院“三会三报告”工作机制,加强过程管理和检查,领导和支持纪委落实监督责任。进一步加强党委对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群团组织依据各自特点开展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教职工是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进步的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健康医学院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教职工的努力和奋斗。千秋大业,实干为基;宏伟蓝图,落实为要。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领会上海市关于高等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系列规划的要求,主动顺应上海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发图强,进一步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构建具有上海特点、符合国际职业教育规律的学校内涵发展大格局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