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召开以“强对标意识,提内涵质量,做教育先锋”为主题的专题组织生活扩大会。会上,马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朱清传达了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文件。她表示,2018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迎接学士学位授权审核和本科专业达标评估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希望全体教师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凝聚共识,研习标准,找准差距;并以此为契机,加强教师队伍和党员队伍的建设,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本科教学建设各项工作中去。
马院院长孙玉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历和近日担任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评委的感受,为马院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给出了几点建议。他表示,“学无涯,教亦无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新时代为思政教育提出了新课题,对于这样一个关系到信仰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应该满怀敬意、始终不渝、毕生追求,将提升思政教学的理想境界作为自己人生奋斗的目标。孙玉良教授指出:首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做到“根深不怕风摇动,身正不怕影子歪”,具体要处理好“三对关系”:1、处理好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关系;2、处理好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的关系;3、处理好专业素养和学科意识的关系。其次,要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具体要积累好“三样功力”:1、积累好理论功底;2、积累好问题意识;3、积累好生动案例。再次,要不断增强职业素养,做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具体要实现好“三个转换”:1、实现好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2、实现好从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换;3、实现好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换。
江慧英副教授表示,马院结合学校教育思想大讨论进行了第一次的学习与讨论,孙玉良教授就教材体系向教学语言体系的转换,从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换,从间接经验向直接经验的转换,与大家分享了学习与教学的体会,并强调以原著为出发点,夯实理论功底;以问题为目标,加强问题意识;以案例为途径,强化解疑释惑。我们思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要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要有思政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意识,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学生,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用身体力行的行为感染学生。
金兴副教授表示,孟子曾告诫人们“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高校教育要讲规矩,高校思政教育更要讲规矩。讲规矩首先要讲政治规矩,要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上,在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上,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其次,讲规矩就是要讲遵章守纪,要按照教育法、教师法和学校的章程的规定规范开展教育教学,按照教学的要求,规定的标准实施教育教学,尤其是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体现党的要求、政治的要求和培养未来接班人的要求。
史竞艳老师表示,第一,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要落实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上。要树立以学生为教育主体的新观点,创设师生间同等、平权的新型关系。第二,要树立知识、能力、素质辨证统一的思想,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的培养,体现医学类高等教育思想的发展与跨越。第三,要有群落建设、网状联系的思想,用“专业群”方式紧抓专业和课程建设,在专业界限淡化的基础上拓宽专业基础,按一级学科设置专业基础课。第四,积极抓好公共基础课课程群、主干基础课课程群、实验课课程群建设,与科研机构、医院和企业的加强合作与联系,坚持做到学、研、产“有机结合”。
陈焱老师表示,在思想方面,思政课教师担负着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双重身份,因此需要有足够的思政课程特殊性的二元意识,做好这两重身份的转换和衔接,在课上有的放矢地在价值引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教学方面,要将理论进行学科化的处理,将教材语境转换为教育语境,结合当下现实展开相关课堂教学,努力在思政课程讲台上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好价值引领;在科研方面,要努力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做到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陈焱老师还表示,要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和力量来上好思政课,在教育教学上要有创新思维,善于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以及最新的科技成果。
舒国宋老师表示,作为一线教师,解放教育思想,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教师通过言传身教,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为此,教师要充分准备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注意自身行为规范、言谈举止,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融为一体,落脚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着力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用科学的知识、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行为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这个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为人处世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已拉开序幕,将按计划逐步推进,不断升温,将全院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投入到活动中,投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