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上海健康医学院“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动员会在北苑1号楼200人报告厅举行。全体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以及高层次人才、教师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于莹主持。
吴韬校长部署“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吴韬校长以“思源致远,奋发有为——将宏伟蓝图持之以恒细化为‘施工图’,高质量转化为‘实景画’”为题,对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了部署。在总结学校“十四五”规划指标任务完成情况基础上,聚焦对标国家及上海高等教育最新政策要求,系统介绍了“十五五”规划的编制背景、编制理念、编制任务和编制保障,并对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的组织架构、专项规划、时间节点等内容进行了重点部署。
吴韬指出,编制好“十五五”规划,要“把握好”国家层面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特征和形势挑战。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也是“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要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压实责任抓落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对标对表抓落实;提升干部素质能力、善作善为抓落实;强化求真务实作风、干字当头抓落实,以钉钉子精神积极努力推动教育强国建设高起点布局、高质量推进;要“理解准”上海市层面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目标的上海方案。要以上海市委、市政府“一个《意见》+十大专项计划”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实施意见》为行动指南,吃准悟透上海市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在加快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实现更多科教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更好服务国家所急所需;要“守得住”学校改革发展“远、中、近”奋斗目标。统筹推进办学模式、科教范式、育人方式、治理体系等方面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学校特色发展、教师潜心教学科研营造良好环境。以国家战略、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为牵引,对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科学调整,完善课程和教材体系,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吴韬强调,在建设教育强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应用型大学“更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学校转型和升级的紧迫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既要看到转型之“痛”,更要看到转型之“机”,迎难而上,抢占先机,要紧紧抓住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契机,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锚定“更应用”定力;改进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更应用”动力;建设高水平“双师双能”队伍,提高“更应用”活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更应用”实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强化“更应用”能力,奋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担当起“上健医”独特使命。
郭永瑾书记作“十五五”规划编制动员讲话
郭永瑾书记强调,学校“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上海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使命、新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站位、直面挑战、破解难题,开创学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统领性工作。郭永瑾从充分认识“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学校在“十五五”规划期间的阶段特征、扎实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点工作、加强“十五五”规划编制的组织保障等四个方面作动员讲话。
郭永瑾指出,“十四五”时期,学校党委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齐心协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欣欣向荣。学校在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科学研究、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取得长足发展,学校综合实力稳步增长,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这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十五五”时期是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设教育强国、健康中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学校高度重视“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引导全校上下深入思考、积极谋划、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切实把师生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五五”规划编制中,用更加科学、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规划编制工作,助力学校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于莹副书记主持会议
动员会第二阶段进行了“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培训。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高校智库同济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蔡三发教授为全校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部)有关同志作规划编制方法培训。蔡三发教授以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报告形式,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大学战略规划必要性、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内容、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编制方法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的介绍规划编制的理论与方法,还就规划文本结构、规划编制人员能力要求等问题作了详细阐释。
蔡三发教授作规划编制专题辅导
会议现场